洮河是黃河上游右岸的一條大支流,發(fā)源于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西傾山東麓,于甘肅省永靖縣匯入黃河劉家峽水庫區(qū),全長673公里,流域面積25527平方公里,按溝門村水文站資料統(tǒng)計,年平均徑流量53億立方米,年輸沙量0.29億噸,平均含沙量僅5公斤每立方米,水多沙少。在黃河各支流中,洮河年水量僅次于渭河,居第二位。
渭河:流域面積為148萬平方公里,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年徑流量達到100.5億立方米,年輸沙量34億噸。渭河的最大支流涇河全長451公里,流域面積45421平方公里。 洛河:發(fā)源于陜西省華山南麓藍田縣境,流至河南省鞏縣境匯入黃河。洛河河道長447公里,流域面積18881平方公里。
黃河的支流主要有13條,分別是:湟水:位于黃河上游,發(fā)源于青海省。白河:也是黃河上游的一條重要支流。黑河:位于黃河上游地區(qū)。洮河:源于甘肅省,是黃河上游的一條大支流。清水河:流經(jīng)多個省份,最終匯入黃河。大黑河:位于內(nèi)蒙古地區(qū),是黃河的一條支流。窟野河:發(fā)源于陜西省,流入黃河。
洛河:洛河起源于河南省,流經(jīng)陜西省,是黃河的一條重要支流。1 沁河:沁河發(fā)源于山西省,流經(jīng)河南省,是黃河的重要支流之一。1 金堤河:金堤河起源于山東省,流經(jīng)河南省,是黃河的一條重要支流。1 大汶河:大汶河起源于山東省,流經(jīng)山東省和江蘇省,最終匯入黃河,是黃河的重要支流之一。
黃河歷史上的主要支流包括湟水、洮河、祖厲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湟水:作為黃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湟水發(fā)源于青海省,為黃河提供了豐富的水源。洮河:同樣位于黃河上游,洮河也是黃河的一條重要支流,其流域內(nèi)水資源豐富,對黃河的水量有重要貢獻。
洮河 洮河位于甘肅省西南部,是黃河上游的重要支流。它的源頭位于甘、青兩省邊境的西傾山東麓,向東流經(jīng)岷縣后轉(zhuǎn)向北方,最終在永靖縣城附近匯入黃河,全程約500千米。湟水 湟水是黃河上游的另一條支流,發(fā)源于青海省的海晏縣包呼圖山。
黃河從青海發(fā)源到山東入海,沿途經(jīng)九省區(qū),先后有13條主要支流匯入主河道。黃河主要支流從上游向下游數(shù),先后有湟水、白河、黑河、洮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汾河、無定河、涇、渭河、洛河、沁河、金堤河、大汶河十三條。
1、地震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殼內(nèi)部板塊運動的壓力累積和釋放所導致的。具體過程如下:地殼板塊運動:地球的地殼由多個板塊構(gòu)成,這些板塊在地球內(nèi)部力量的驅(qū)動下不斷移動。當板塊之間相互擠壓、摩擦或碰撞時,會產(chǎn)生巨大的壓力。巖石斷裂與能量釋放:地殼中的巖石在長時間的壓力和溫度變化下會發(fā)生形變,直至斷裂。
2、地震是地殼的震動,其成因多樣,包括火山噴發(fā)、流星影響、地下核試驗和礦山開發(fā)等,但主要還是由于地殼運動。地球每年有三百萬次地震,平均每11秒就會有一次地震。 地震的分布與地質(zhì)構(gòu)造密切相關(guān),這涉及到板塊構(gòu)造學說。
3、地震的核心原因是**地球內(nèi)部的板塊運動,導致地殼或上地幔中的巖石因應力積累超過承受極限而突然斷裂、錯動,釋放出巨大能量,引發(fā)地面震動**。
4、地震的形成主要由以下原因。地球的巖石圈并非完整一塊,而是由多個板塊組成,這些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之上,不斷運動。板塊之間相互碰撞、擠壓,在板塊的邊緣和內(nèi)部會產(chǎn)生錯動和破裂,引發(fā)地震,這是板塊構(gòu)造運動導致的地震,也是最常見、危害最大的一類,像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就處于多個板塊交界處,地震頻發(fā) 。
黃河下游沒有任何支流匯入的主要原因是受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下游地區(qū)的泥沙沉積影響,形成了地上懸河。具體原因如下:中游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黃河中游流經(jīng)黃土高原地區(qū),該地區(qū)土質(zhì)疏松,植被覆蓋率低,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大量的泥沙被雨水沖刷并帶入黃河,使得黃河水量在下游地區(qū)大幅增加,同時泥沙含量也極高。
大汶河作為黃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其水量雖然不大,但對下游河段的水文狀況具有重要影響。它不僅為下游提供了水源,還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黃河下游的水土流失問題。大汶河的水源主要來自泰山山脈和蒙山支脈的降水和融雪,這些水源經(jīng)過多級匯流,最終匯聚成大汶河,一路向西,注入東平湖,再匯入黃河。
黃河下游近千公里確實只有一條較大的支流,即大汶河。黃河下游的地理特征:黃河長約5464公里,是世界級長河。然而,其水量和流域面積相對不大,中下游平原段近一千公里較為狹窄,直到流入渤海。這一段的流域特征尤為顯著,呈現(xiàn)出一種“光禿禿”的景象,即支流稀少。
黃河的下游是從河南孟津以下的地區(qū),下游沒有重要的支流。 下游的黃河被稱為地上河,河道開闊,水流緩慢。 長江的上游始于青海源頭,至湖北宜昌為止。 上游的主要支流有雅礱江、岷江、嘉陵江、赤水河和烏江,這一段水流湍急,四川宜賓以上的落差尤其大。
白河、黑河是黃河上游四川省境內(nèi)的兩條大支流,位于黃河流域最南部,流經(jīng)川北若爾蓋高原,兩河分水嶺低矮,無明顯流域界,存在同谷異水的景觀,加之流域特性基本相同,堪稱“姊妹河”。 黑河(又稱墨曲),因兩岸沼澤泥炭發(fā)育,河水呈灰色而得名。自河(又稱嘎曲),地勢較高,泥炭出露不明顯,河水較清。
渭河,古稱渭水,是黃河的最大支流。 渭河干流,橫跨甘肅東部和陜西中部,全長818公里,流域總面積134,766平方公里。 涇河,為黃河的第二級、渭河的第一級支流,全長451公里,流域面積45,421平方公里。
黃河主要支流有湟水、白河、黑河、洮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汾河、無定河、涇、渭河、洛河、沁河、金堤河、大汶河十三條。這十三條支流,分布在從上游青海至下游山東的九個省份。
本文暫時沒有評論,來添加一個吧(●'?'●)